通知公告2015年5月1日針對近期出現違法行為人利用網絡媒體假冒我公司名義發布產品廣告等信息構成侵權之事,本公司作如下鄭重法律聲明:本公司是按法律規定依法成立,我是一家從事渣油泵專業制造企業,本企業對其經工商行政部門審核注冊登記的名稱享有合法使用權并受法律保護,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免費為用戶提供培訓、指導安裝和維修.
渣油泵大學生捐精憂倫理風險 怕“孩子結婚《大學男生熱衷捐精》出街后,引發大量討論。有人“垂涎”3000元營養金,有人擔心發生現實版《雷雨》存在倫理風險。
權威專家明確表示,這點“小錢”對捐精者的付出而言根本不算報酬,我國在倫理方面的措施也很全面。
文/記者羅樺琳、于夢江、李棟、何濤、石善偉、張瑩 實習生李天研
制圖:陳希
如果兩個人遇上了,愛到死去活來才發現原來彼此的父親是同一個人,那多凄涼啊! 周姨
捐精所生的小孩與自己的孩子結成夫妻?有點好笑!你以為是拍戲嗎?可能性那么小的事。暨南大學學生林汨圣
問:有些拒絕捐精者最主要的擔憂在于以后自己的孩子會和自己的孩子結婚。或者以后某一天孩子上門來找親生父親了怎么辦?
答:一個供精者的精液最多只能提供給5名婦女受孕。我覺得即使5次都受孕成功,在13億多人口的大國,這5個孩子相遇并相愛的幾率微乎其微。
以后是否有孩子上門找爸爸的情況?目前我們國家采取的是“互瞞”的方式,小孩子本身不知道自己是捐精出生的,就連醫生也不知道是哪位捐精者。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個80萬人左右的社區,一個供精者生出25個孩子,其后代結婚的幾率已經幾乎可以忽略。
記者采訪發現,對于捐精,老一輩有所抵觸,年輕人較為接受。廣東省人類精子庫負責人唐立新主任昨日表示,市民不用擔心《雷雨》情節,中國是控制最嚴格國家之一。
應該捐:
孩子成夫妻?又不是拍戲
暨南大學建筑系大三的林汨圣同學捐過血,也在電視上看過捐精的信息。聽說有的同學怕捐精所生的小孩與自己未來的孩子結成夫妻,林汨圣覺得這種擔心有點好笑:“你以為是拍戲嗎?可能性那么小的事。”
如果精子庫像捐血那樣開流動捐精車進校園,相信不少人都會去捐贈。
從事服務業的荊先生認為,大學生可以嘗試一下,不但可以賺錢,而且可以幫人。不過精子庫的管理與安排是否合理以及倫理問題等應該和捐精的大學生交代一下,比較好。
不該捐:
概率小不等于不存在
“如果兒子征求我意見,我肯定不同意。”退休5年的周阿姨覺得,概率小不等于不存在。“如果兩個人遇上了,愛到死去活來才發現原來彼此的父親是同一個人,那多凄涼啊!近親結婚生下了有缺陷的孩子,那整個家族的素質就大大下降了。”
56歲的成叔表示,“如果他要去,我不主張,也不反對。”至于小概率事件,成叔說不會擔心:“捐者受者都互不相知,不知道就不去理會了。”
精子庫:
未設上限鼓勵大學生捐精
廣東省人類精子庫負責人唐立新主任表示,實際上并沒有對各校的捐精總額設立“上限”,他們仍然非常希望各高校的大學生繼續積極支持這項公益事業。捐精可助人,他呼吁更多熱血男兒參與捐精。
近年來,我國人群不孕不育發生率維持在10%左右,且城市人群發病率不斷走高。這使得“借精生子”業務供不應求。如今,全國僅有十家精子庫,不少省份尚未建立自己的精子庫,而廣東也只有一家。一份只能讓五名女性成功受孕,其中有不少樣本的份額已用完。
唐立新表示,目前美國每年依靠供精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孩子大約為2萬—3萬人,中國依靠該技術出生的孩子數量遠低于美國,應該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有擔憂:
會出現《雷雨》情節
針對網友及部分大學生的憂慮,唐立新解釋,“中國發展這項技術沒有外國時間長,因此是非常謹慎的,幾乎是全世界在這一方面要求最嚴格的國家。按照國家衛生部的規定,一個供精者的精液僅能讓5個婦女成功受孕,而多數國家執行的是一個供者的精液供10個左右婦女使用。”
唐立新表示,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個80萬人左右社區,一個供精者生出25個孩子,其后代結婚的幾率已經幾乎可以忽略。“在數學上是不可能等于零的,但是概率極低。”
據了解,除了控制使用者的數量之外,中國的一些規定也與歐美國家稍有差別。如歐美國家對于捐精者的年齡限定為18歲~40歲,而中國將捐精者年齡控制在22歲~45歲之間